Jonathan Webster: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看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司法正义

发布时间:2018-06-12浏览次数:1562

2018年5月17日下午,著名语言学家,香港城市大学Jonathan Webster教授在外语学院文波楼举行了题为“Speaking of Justice:Observation from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the 1974, 2010 and 2017 filmic interpretations of Agatha Christie’s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从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2010、2017三版改编电影的多模态分析看司法正义)”的讲座。报告由外语学院院长王革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及老师聆听了该讲座。

Jonathan WEBSTER,香港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翻译与语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视觉语义学、智能语言应用等。Webster教授是一位在国际语言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学者,曾经出版《语篇语言学》等专著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韩礼德文集》等20多部文集。近年来,Webster教授结合修辞结构理论(RST)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将语言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探索视觉与语义之间的互动关联,在国际多模态话语研究和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次讲座,Webster教授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例,以1974年、2010年以及2017年基于该故事改编拍摄的三版影视作品为语料,结合韩里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主要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等三个方面分析几部电影中不同角色的语言交流特点;与此同时,结合多模态分析软件(Multimodal Analysis Video software),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角色的声音特点”、“电影音效”和“视觉空间的安排和转换”等多模态分析要素对影视作品进行进一步深入解读和分析。通过大量的对白文本和影音数据,Webster教授总结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电影的表现特点:1974年版的实用主义,2010年版的感性主义,2017年版的理性主义。并且揭示了这几版作品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语言表述来营造和构建观众对电影内涵和司法正义的理解。

讲座结束后观众们意犹未尽,纷纷提出各种观点看法,Webster教授耐心听完并予以悉心回答,还夸赞提出的精彩问题并予以点评。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