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食货志三》有言:“钱之为泉也,贵流通而不可塞。” 古之文人雅士以“泉”代“钱”,取其“源源不断”之意。方圆乾坤,蕴王朝胜败兴衰,藏中华千年文墨,现市井万般烟火。在我校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二楼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就有数千件货币文物踏过时光长河而来,无声沉默,静候历史叩问;十三年来,亦有一群热爱博物馆、热爱文物的中南大学子,他们组成学生馆员团队,低声诉说,重燃历史余温——他们是文物的发声者,历史的破壁人。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又称中南泉馆,收藏着中国自古至今的金融史料和珍贵货币实物,系统地展示货币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影响,自2004年6月18日正式开馆以来,始终以中南大“文化名片”呈现于广大师生与社会观众眼前。


2012年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观泉馆


2006年,在校团委、图书馆的指导下,中南泉馆学生馆员团队组织成立,以“校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身份投身志愿服务,以“文物鉴赏与讲解协会”身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协助博物馆开展各类日常工作、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并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馆内,原始时代的串串小贝,引发幽幽古思;春秋战国的刀、布币,似传鼓角争鸣;精品迭出的荆楚钱币,再现着楚文化的辉煌灿烂;清代的银币,展示着屈辱血斑泪痕;民国的钱币,向人诉说着旧中国的反动与腐朽……

不假思索的直觉喜欢,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徐若然这样表达她与文物这种“既疏离又亲密的微妙情绪”。和她一样,服务队中的许多人都是抱着对于博物馆和文物的好奇加入了组织,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历练中,成长为虔诚的发声者。 “情怀”与“敬畏”是他们口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队长沈珂锐说:“作为‘代替说话的人’,我们应该总是 ‘小心翼翼’的,因为无声的它们没办法在我们说错的时候跳出来指责,但这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却成为了我们心中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并激励着我们努力掌握好应有的知识储备,心怀对历史的敬畏,做一个合格的发声者。”

“兴亡谁能定,兴衰岂无凭”,以带领观众从货币变迁感受中华文脉传承与七十年的大国崛起为目标,通过前期周密的筹备和实践反复的磨炼,团队在过去一年(2018.01.01至2018.12.31)共接待预约团队参观3833人次,逾150批次(年参观人次逾四万人)的校内外师生、各级来访领导、校友、中小学生、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嘉宾,为来校观众呈上了一场场精彩的中南大“货币奇遇记”。


助力文化校庆,进展丝路芳华

由驼铃声声的回响穿越时光,随波浪起伏的声响回望历史。看先秦海上丝路之踪,知汉代初通陆上丝路,望唐朝商客来往匆匆,追宋清航行往来之盛。回顾千年古丝路传奇,从古至今贸易之声连绵不绝。

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恰逢我校建校七十周年。学生馆员队伍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配合校博物馆完成“一带一路”货币展,以专题货币展献礼七十年校庆。展览筹备中,团队完成了讲解词的撰写与讲解员培训工作,参与了展览的布展。校庆日期间,团队全天候值守,延长开放时间,仅在10月27日至28日两天内,接待了超过1000名参观者,圆满地完成了校庆接待任务。

“好学、热情、乐于奉献”——校博物馆负责人黄丽老师以这三个词来概括她对队员们的印象,回忆献札七十周年校庆的货币展,她说:“整个从策划,撰写展览文本到后期布置到最后的校庆对象接待,整个过程里面,全馆上下都是为着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的状态。而最终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展览的呈现给八方来客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17级的李海霄作为讲解员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他回忆说:“为了‘一带一路’特展,整个社团可谓是尽心竭力,圆满完成。校庆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经管法届的大牛校友前来观展,讲解同时也是与交流的一个过程,自己也在这过程中收益颇丰。”

五年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变成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际,让各国经济携手共发展,通过一带一路货币展,在展示古代中国货币的故事的同时,以货币为媒介,立足当下,弘扬一带一路精神,发挥了博物馆连古通今的作用,传播中国精神。


搭建服务平台,发散志愿之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长江之畔晴川阁,活跃着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的外派志愿者。大一志愿者的讲解之路从这里启航,他们为到访游客讲述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成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半部民国史,一座小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也常有博物馆的志愿者向游客诉说那段被历史铭记的事迹。

每年,团队向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晴川阁输送了近50名优秀讲解员。谈及合作初衷,黄丽老师表示:“起因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两校区办学造成了学生团队活动的分隔基于使团队更有向心力凝聚力的目的,联系到校外博物馆,开展合作。但通过馆际交流,增强了馆内志愿者的讲解与志愿服务能力,对于这个团队是一种无形的一种价值的增加;同时,向社会公众宣传了学校和校博物馆、展现了中南大学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上述单位的高度评价与肯定。”目前,多名成员获评武汉革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讲解之星,以及湖北省博物馆最佳临展服务志愿者称号

同时,肩负货币与金融知识的科普宣传职责,团队以校博物馆为依托,开办“财法学堂”特色社教活动,服务对象扩展到中小学的亲子家庭,形式包括参观展示、科普讲解、设计未来货币及虚拟拍卖趣味活动等,这一活动获得了“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品牌特色活动”的荣誉称号。

作为共同守护博物馆的使者,黄丽老师对于这些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学生们赞不绝口:“学生志愿者其实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再强调他们作用发挥的全面性和重要性都不为过。他们在学校里面树立起一面博物馆文化的旗帜,宣扬贷币文化,实现文脉传承,体现重点学科的特色理念;同时作为社团存在,大量对于历史文化以及钱币收藏有兴趣的一群学生爱好者在这里不仅全方位的磨砺自己的能力也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是他们联系的纽带和精神的家园。相互依赖相互成长,有很多事情孩子们做的非常出色。”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出自张衡的《四愁诗》,诗中谈及的“金错刀”(又称一刀平五千:新莽时期的货币)作为稀世珍宝陈列在博物馆中。而志愿者团队与文物的关系正同诗中所说的那样,“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鞺鞺鞳鞳拨开历史的风云,货币给后世以精神的抚慰;字字铿锵揭开岁月的尘幔,讲解为现世注入新的能量;孜孜不倦流连于展厅四角,志愿让青年散发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