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著名财政学家梁尚敏教授喜度学术寿庆

来源:财税学院发布时间:2013-09-09 字体:

    新闻网讯(毛晖 苗真子 梁紫莹 )9月8日上午,著名财政学家、我校梁尚敏教授八十五寿辰从教六十年庆典暨财政分配机制研讨会在中原楼隆重举行。校长吴汉东、副校长刘可风、副校长杨灿明以及全国各地梁教授的历届弟子、财税学院师生欢聚一堂,以学术的方式向梁尚敏教授表达热烈祝贺。庆典开幕式由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王华路主持,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主持了来宾演讲。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梁尚敏教授讲话

 

    吴汉东校长说,先生为财政学科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先生勤奋务实的品格与笔耕不辍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南学子,全校师生都要向梁先生学习,抓住机遇,搞好学科建设。

 

吴汉东校长高度评价梁尚敏教授

 

樊丽明校友向恩师献花

 

刘可风副校长(右一)和杨灿明副校长(左一)为梁先生敬献贺寿书法

    副校长杨灿明教授转达了校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对庆典的祝贺,并重点回忆了梁教授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当年梁教授创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而让青年教师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的做法,则使一批青年学者迅速成长起来。

    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刘京焕教授介绍,学生时代的梁教授,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78年调入我校财政金融系任教,为我校财政专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突出贡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术骨干。梁教授治学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财政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著名的“五论”、“五化”体系,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一个甲子的从教历程中,梁教授桃李满天下。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后的主题发言。梁教授的十余位弟子先后走上讲台,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师生情谊。

 

    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俊培教授首先发言,他鼓励大家学习梁教授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学术品格,言必行、行必果的处事风格。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许建国教授则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回忆了在梁教授门下求学的诸多故事。许教授说,梁教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康优良的生活方式始终让整个院系都保持着奋进的状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将梁教授对自己的影响娓娓道来。梁教授爱生如子的为师之道,理论联系实际的为学之道,笑对人生、宽严相济的为人之道让她受益终生。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丁国光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孙开教授、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武彦民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童锦治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朱明熙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也先后发言。在发言中,他们纷纷表示,先生为人谦逊,治学严谨,豁达开朗,诲人不倦,各个方面都堪称楷模。

 

    发言结束后,樊丽明教授代表梁教授的弟子,向恩师献上鲜花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梁尚敏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说,卓有建树的弟子们让他深感从教之路选择的正确,并希望大家能够开拓进取,勤奋务实,发扬创新,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会上,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侯石安教授宣布,“梁尚敏财税教育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用以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培养卓越人才,促进财政学科的发展。

 

    8日下午,樊丽明教授、丁国光副主任、刘尚希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受到师生欢迎。

 

    梁尚敏教授,男,1928年10月生,湖南省涟源市人,1940-1946年就读于历史悠久的湖南长郡中学初中、高中,由于学习刻苦用功,毕业时,校长鲁立刚先生为之题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946年考取湖南大学,自觉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就读一年后,重新参加高考,被天津南开大学录取;1947- 195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财政系攻读本科,由于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195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免试录为财政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历任财政金融系财政教研室主任、财政金融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财政理论研究;1995年退休后,到北京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任教授,前后12年,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财税干部。

 

    曾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老教协研究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等。先后赴美国、日本等国讲学和交流,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求学和任教的过程中,先生也经历过一些坎坷,上过山,下过乡,还被打过右派,但先生从没被困难打倒,相反,先生从不放弃学习,对财政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和创新,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界颇有建树和影响的财政学家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五论”、“五化”体系:“五论”是分配过程论、分配机制论、分配体系论、分配均衡论和分配模式论;“五化”是分配的社会化、分配的一体化、分配的区域化、分配的综合化和分配的规范化。先生的很多学术观点入选《古今中外名人论财政》(李树义、李继纯,1999),被誉为“十年来财政理论界主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名人》第1卷,1992年)。

 

    迄今为止,先生完成《宏观财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研究》等专著5部,主编《财政学》、《区域财政经济学》等教材15部,主编《中国非税收入的理论与实践》、《减轻农民负担对策论》等专题著作6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全国财政学会、财政部、湖北省一、二、三等奖。

 

    先生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我校财政学科点的第一代核心学术带头人,为我校财政专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突出贡献。在学科建设方面,我校财政学科取得的一系列荣誉(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都与先生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先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模式,把读书与思考、调研与实践有机结合,既强调扎实的功底,又注重学以致用,比如有不少青年人被先生送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先生的言传身教,先生的严宽相济,先生的言必行、行必果的处事风格和热情、平易、大度、睿智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先生开创的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特方法,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中青年学子,早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骨干。

 

    先生毕生为人谦逊、治学严谨;勤奋务实、勇于创新;豁达开朗、热情奔放;诲人不倦、笔耕不止……一句话,先生为人、为事、为师、为学,都堪称我辈楷模。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