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蔡玲教授政协大会发言赢得13次掌声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3-03-09 字体:

    新闻网讯  8日上午9时,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我校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向大会作了题为“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的脱稿发言。发言虽然只有短短一千多字,却赢得13次掌声。

 

(图片为中央电视台报道画面截图)

 

俞正声等中央领导多次为之鼓掌

 

    蔡玲在发言时说,历史上,党制定过不少类似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规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最后不了了之。2006年再次明确公务接待的纪律与标准,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有的规定早已沦为一纸空文。个别地区把是否擅长接待陪酒当成干部素质标准,“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成了黑色幽默。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党风政风民风就看“一把手”吹啥风。如何避免一阵风?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领导率先垂范,加强制度保障,把长期监督落在实处。

 

    她的精彩发言引起其他委员的共鸣。当晚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主持的央视新闻频道《两会1+1》栏目对蔡玲教授的演讲进行了长达6分钟的重点报道(http://news.cntv.cn/2013/03/09/VIDE1362789362887244.shtml[两会1+1]女委员蔡玲全程脱稿发言: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白岩松称赞蔡玲教授“像个骄傲的学生一样在背诵自己得意的作文”,“既轻松又发人深省”。白岩松在节目中介绍,不说在场的政协委员鼓了多少次掌,现场的俞正声、刘延东、刘奇葆等领导好几次被她逗笑,而且多次鼓掌,体现出中央领导对不让“八项规定”变成“一阵风”决心和对蔡玲发言的支持。欧阳夏丹说“对蔡玲教授很敬佩”,“她的发言不仅脱稿,而且掷地有声。”

 

说出老百姓的心声

 

  “基本上都是实话实说,没有刻意脱稿,稿子是我自己写的,改了几遍,上台就脱口而出了。”蔡玲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呵呵一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谈起做这个大会发言的初衷,她说,从去年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已经有90多天的时间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老百姓对这些规定反映很强烈,大家期望能长久,但是又担心不能长久,连老母亲都关心这个事情。我结合实际情况加上理性分析,把大家的心声反映了一下。”

 

    作为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每年有2/3的时间都在京外调研,“六盘山、武陵山、大别山,这些最边远的贫困山区,我们都去过。我觉得调研就是要听老百姓的声音。要让建言献策符合实际,必须深入基层,不能走马观花。”

 

从没有离开一线调研实践

 

    蔡玲教授是我校成长起来的党外知识分子干部,2002年起担任湖北物价局副局长,2003年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调任民建中央调研部副部长、部长。

 

    从高校到政府再到党派,一路走来,蔡玲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线调研实践。“从我工作开始,一直都在跟基层打交道。”蔡玲告诉记者,1984年她本科毕业后,到安徽巢湖去调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民讲了很多朴实的话,对我的文风、工作作风影响很大,比如我们用很多理论解释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民讲的很直白,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农民自己的。’后来我就一直特别重视调研。”

 

  蔡玲教授参与创办了《省情调查与分析》这份刊物,“里面发表的都是我们的真实的调研报告,然后不定期提交给有关决策部门参考。”蔡玲说,到湖北省物价局任副局长的经历,更是拓宽了她调研的范围,“物价上涨以后,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和物价挂钩,我们就到低保家庭调研。”

 

  “很多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必须进行提炼,我写这篇大会发言,都是老百姓讲的话,但是还要提炼,如何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还是要有推敲的。”蔡玲坦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蔡玲说,我们只有真正走到百姓之中,才能了解百姓所思所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要尽职尽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综合中央电视台、《楚天金报》、人民政协网等报道)

 

附:发言全文

 

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

 

蔡玲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针对的都是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深得人心。“简朴风”正在席卷全国,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的新风气。但是,也有人怀疑“八项规定”这股新风会不会又是“一阵风”,难以持久。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历史上制定过不少类似的规定。中共七大首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颁布“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制度。中共十六大后取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送迎仪式”。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规定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最后不了了之。比如公务接待,1984年之前不允许列支接待费,领导干部下基层自掏腰包吃饭或交“伙食费”。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费用。1989年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费。1998年要求招待费不得超过公务费的2%。2006年再次明确了公务接待的标准与纪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有的规定早已沦为一纸空文。

 

    怎样才能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建议:

 

    第一,各级领导率先垂范。转作风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党风政风民风,就看“一把手”吹啥风。“八项规定”明确提出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身作则,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将“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一把手”带头持之以恒,对群众“说得到、做得到”,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才能扭转整个社会风气。

 

    第二,加强制度保障建设。一是将“八项规定”写入党纪、法规,公布违纪违规处理条例。二是出台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检查并公开考核结果。三是出台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管住预算,推广采用公务卡,公开接待费支出明细账目。以规范公务接待为突破口,遏制公款奢侈之风。四是建立奖惩制度,上下联动,众志成城,消除“四菜一汤,项目泡汤”“不宴请、不迎送,心里不踏实”的潜规则,用制度约束权力运行全过程。

 

    第三,把长期监督落在实处。“八项规定”要落地生根,必须靠切实有效的监督。民间流传一句话,“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一位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的前县委书记说:从名义上讲,对一个县委书记有八种监督,但实际上到了我这儿,就只有一种监督,就是自我监督,而自我监督往往是最靠不住的。因此,要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明察暗访、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坚决查处,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执政党管好自己的坚定决心和包容社会监督的强大自信。防止和遏制“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

 

    第四,完善干部选拔激励机制。干部选拔标准是转作风的风向标。个别地方把是否擅长接待陪酒,当成衡量“干部素质”的标准,“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成了黑色幽默。少数干部谈到学习则以“工作忙、没时间、顾不上”为借口,“读书读个皮儿,看报看个题儿”。近期中央领导要求开会不念稿、讲实话、出实招,动手写文章,群众对此拍手叫好。读书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本领、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引导干部少应酬,多学习,以好学风带动好作风。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