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群:思政课要从学生中来也要到学生中去

将社区、工厂、福利院、博物馆、纪念馆变为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美群教授让中南大学子的思政课走出了大学校园。今年6月,韩美群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她的“现场教学法”与“互动教学法”也带活了传统的思政课堂氛围。


学生给予思政教育新灵感

几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完成之后,韩美群按惯例询问同学们是否对课堂内容有问题,教室里一阵沉默。于是她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话题——谈谈“你心目中的毛泽东”,这个举措成功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这件事情让我知道同学们其实非常喜欢课堂互动,学生们都非常愿意展示自我,只是需要正确的激励和引导方法。”韩美群说。在之后的课堂上,学生们开始被宽让出更多的时间从自己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由师生一起去讨论解决问题,大家在互动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度。

“同学们敢于提出和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学到的,与书本知识有争议的想法,其实也是自身学习提升的一个过程。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困惑,也能让同学们更好懂得如何正确分辨是非问题。”韩美群说。一次,韩美群的课堂里来了几位台湾同学,他们对毛泽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拘于有限的信息,他们对毛泽东仍停留在片面的了解中。有着与台湾学术团体的交流经历的韩老师理解台湾同学的想法成因,她从同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真实还原毛泽东的生平,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真实而客观的人物素描,让台湾同学真正地走近毛泽东这个人物。

在韩老师的眼里,同学们虽然会看到许多社会中的阴暗面,但内心仍然是红彤彤的。身为老师,她也一直这样激励着自己——思政教育者应该去引导身处于混沌之中的学生们保持乐观、积极向上而又独立自强的心态与人格,应该将最正向的一面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向上的正能量,这应该是思政课教育者必须要做到的第一要义。


新教法让学生“知行合一”

如何让同学们喜欢学习思政课,韩美群认为,只有实际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老师才能将真正的功力传授给学生—— “我自己上课不喜欢照本宣科,课本只是一个‘纲’,老师应该根据这些‘纲’从理论、历史、国内外大视野这三个渠道去延伸。这样的老师与课程,才会让学生们充满敬畏与热情去学习。”

这样一来,韩老师的学生们都在点滴积累中学会了“知行合一。”不满足于授课内容,同学们萌发了调研的愿望,韩美群也会借课堂教学为他们进行社会调研实践的相关指导。在每学期课程安排中,她都会将最开始三周课时安排为讲解社会实践与调研,大到如何选题、如何安排思路,小到如何组队分工、如何安排会议次数,她的备课充分而认真。她鼓励同学们关注农业与农村,在调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增强自身人文情怀,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学们将自己的调研内容拿去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不仅是科研,思政课在实践过程中与同学们所学各专业也碰撞出许多火花。中韩新媒体学院的同学借助已学知识原创短剧,还细致地配上后期声音与字幕,这件作品给韩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通过自己的专业所学,参与到课堂之中,将思政课蕴含的精髓通过自己的感悟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成果,才是作为老师最希望也最欣慰看到的。同学们的展示也让老师能够更加了解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说到这里,韩老师脸上浮现出笑容,“每一级学生们认真耕耘的成果,我都会认真保存,为下一个课堂上同样充满好奇心与热情的同学们进行引导与启发。”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短信中都会认真负责地答疑解惑的韩老师在同学们眼里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让乏味的毛概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又饱含人文深度。新闻专业的杨同学如是说:“老师为人很亲近,很真诚,很关心学生,能和我们打成一片。”从学生角度出发,最终归于学生中去,韩美群教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也是自己所能为人师表、端行于世的品质折射。她也不忘叮嘱同学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不能够小看它。在学习时将它作为一门科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接,才会有所收获。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理论课、道德课,它其实与大家的专业课程非常对应,也是大家的‘指导课’,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马克思’。”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校报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石婧楠

  • 图片

    韩美群

  • 编审

    陈博、马迪思

  • 设计

    刘莉萍、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