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奖”获得者熊波:用诗句讲解大学数学的女老师

我把我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学生,看着学生们一个个顺利毕业,穿着学士服来找我合影,心中无限荣光,也渐渐领会到当人民教师的真谛,我也愿意这样一直默默无闻的奉献下去,做学生成才的基石。”这是统计与数学学院熊波老师的从教感慨。


用诗句讲数学的老师


在课堂上,针对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点,熊波会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古文诗句加以诠释,“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学生会心一笑,课堂轻松了,知识点也记住了。谈到学生,熊波很骄傲地说:“好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再次回校,见面第一句话往往就是课堂中引用的诗句。”

为了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吸引力,熊波在课堂上引入不少新的教学辅助工具。2017年熊波接触到雨课堂教学平台之后,把它引入课堂,用它随机点名,安排知识点小测试,打破了“老师全程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很多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再枯燥。2019年,熊波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相比黑板板书,iPad板书清晰度高,利用画图软件画出的各种数学图形准确,更重要的是iPad可以保留所有讲课痕迹,完美解决了黑板板书“写了就擦、学生上课疲于记黑板笔记、无暇分身听讲”的问题。


给留学生讲微积分


2012年9月,学校首次在留学生课堂中引入微积分全英文教学,学院安排熊波负责,时间紧、任务重,熊波利用整个暑假在挑选教材、制作课件、了解学生、练习数学专业英语等方面做足准备,语言关、教学关逐个攻克。“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个个来自各个国家的面孔,才真正了解到教留学生的不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熊波主讲的《Calculus》课程被评为校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吸纳了一些年轻博士教师加入后,我校留学生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已不再是熊波一人,针对留学生开设的全英文数学课程也已步入正轨。


专为大一新生设计先修课


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熊波发现我国高考对数学要求的地区差异和文理差异,导致经管类专业新生入学时数学知识储备差异较大。2017年9月,熊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学校反映了这一教学现状,并希望通过录制视频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历时半年《高等数学先修课》录制完成,作为专为大一新生设计的在线课程,能帮助学生巩固初等数学知识,快速适应大学数学学习,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2018年10月,熊波决定启动《经管类高等数学》系列课程的MOOC建设,这将作为我校线下数学系列课程的重要补充,为学生预习、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点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我还会继续跟踪调研课程效果,并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希望能帮助学生学好每一门数学课程。”


 组建“量烛”答疑团队


“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和解答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深,课后习题难。”9年前一名学生的“抱怨”,促使熊波产生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解答疑惑的想法,从而催生了统计与数学学院“量烛”答疑团队。从最初的一名教师、一张纸、一支笔、一间办公室,团队已发展为大数中心全体教师。熊波组织中心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解答疑惑,9年来已开展答疑活动约900次,累计超过2600学时。

考虑到现场答疑的局限性,也为了服务更多的学生,2016年5月熊波与统计与数学学院网络部学生干事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微信平台,首推微信“大数中心答疑平台”公众号,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疑方式。从2012年开始,线下答疑活动扩大到每学期50次,微信公众号每周进行2次答疑,后台有学生志愿者负责收集学生问题,老师解答完毕后,志愿者会将答案传至答疑平台。熊波说,这样的答疑方式更高效,可以解决更多普遍性的问题,同时总结了解到学生疑问点,也是以后中心老师备课的重点。

熊波经常会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聊天,也经常在期末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只要学生需要,她都会在。“带着孩子为学生答疑,对我来说是常事,答疑活动占用了我的私人时间,有时只好将孩子带在身边,他做作业,我答疑。”从教15年,熊波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事业,一路放歌,勤修师德,用心引导学生砥砺前行,用爱扬起学生未来理想的风帆。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 供稿

    统计与数学学院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统计与数学学院

  • 图片

    统计与数学学院

  • 编审

    徐剑飞

  • 设计

    刘莉萍、吴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