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科创新基地 打造学术研究重镇|聚焦双一流(1)

发布时间:2020-05-29浏览次数:3501

2020年我校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新增科技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基地、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研究基地。加上此前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我校已有三家学科创新基地入选国家队,本期聚焦双一流栏目,我们邀请三家基地负责人,吴汉东教授、杨灿明教授、闫平教授介绍有关情况。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

 

吴汉东教授


2018年,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获批立项,国内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独此一家。

基地以“建设法学·知识产权学科发展高地、抢占知识产权国际学术研究高峰、培育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打造知识产权国家智库”为目标,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团队,海外专家16人。国内专家团队囊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7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带头人。

一、紧跟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前沿培养高端人才

基地紧跟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创设“生物工程与知识产权”“大数据与知识产权”“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网络科技与知识产权”四门课程,引领国内知识产权研究前沿,得到海外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以硕博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创新班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班为“抓手”,基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每年邀请海外专家团队到基地为学生讲授一门为期三周36学时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每年邀请海外专家团队进行学术报告,为师生介绍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最新趋势。

二、抢占知识产权国际学术研究高峰

与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专家对话,与世界顶尖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合作。基地与德国马普所、日本知识产权研究所、韩国韩中知识产权学会等国外研究机构达成了合作交流和研究协议,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协力推进项目”中日合作研究、中韩知识产权高峰论坛等项目。成立以来,基地成员受邀赴海外讲学21人次,举办了2场有影响力的国际知识产权论坛,积极在国际知识产权重要事务上发出中国声音。

经教育部批准,基地应邀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伙伴基地,设立“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凸显了基地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实力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三、打造知识产权国家智库

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智库,基地服务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工作,为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提供咨询研究服务。

基地积极联合海外专家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不断吸收国际前沿专家意见。成立以来,参与了《著作权》法修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总体评估评估工作;起草世界第七届军人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研究;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制定研究工作;完成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基地

 

杨灿明教授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成为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设现代财政制度成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引擎和关键,解决收入如分配问题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收入分配和现代财政的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时代变革呼唤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的本土理论体系。我国在收入分配和贫困治理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丰富经验,但这些经验还有赖于转化为有效解释和引领中国财政实践的基础理论体系。二是科技变革对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带来了机遇,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科技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技术变迁对收入分配问题带来的社会冲击。三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财政制度,顺应全球治理的格局变化,重新塑造国际财政新规则。

2020年科技部学科创新基地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基地获批,基地将充分发挥我校财政学科的传统优势,积极响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需求,助力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完善。

收入分配研究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历经十年的积累与发展,专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制度的研究,承担了中宣部有关项目《缩小我国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以及多项国家社科重大、国家社科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奖励,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批示,2016年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在211高校智库综合排名中荣膺第一名,2018年继续进入全国高校智库一百强。十年的科研积淀,让研究中心的实力明显增强,智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为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中心将响应国家与社会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收入分配新知,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依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秉承“遵循研究发展规律、立足中国特色实践、放眼全球治理格局”的研究理念,明确“从财政再分配的视角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鲜明特色,确立“以收入分配为抓手,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的研究目标,着力将“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基地”打造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研究基地

 

闫平教授

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研究在科技革命背景下新技术在司法鉴定应用中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在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司法鉴定新机制。基地紧紧围绕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需求,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鉴定制度提供智力支撑,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

基地以我校法学国家一流学科、公安学国家本科一流专业为基础,以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法学实践教学中心、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为依托,大力引进“学术大师和骨干”,同时整合国内一流的法学、法庭科学专家,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领先、业界知名、结构合理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团队。打造一流名师授业育人的 “集聚高地, 释放学科中坚力量的示范效应。

在科学研究方面,推动“学术大师和骨干”与中方学者合作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组建学术团队和研究机构,构建良好的协同研究机制。实现法庭科学与法学以及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效融通,发掘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新的知识增长点。打造多方协同创新的 “攻坚高地,激发政产学研用联动的新活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邀请“学术大师和骨干”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和举办学术报告,介绍国外司法鉴定技术及其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及发展趋势。联合国外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和出版专著;与专家联合召开以司法鉴定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派出基地教师或博士生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所交流学习;打造学科深度融合的 “创新高地,创新一流自然科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融合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术大师和骨干”将与本校学者联合,完善我校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等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外向型、科研型青年教师的成长,强化本、硕、博三个层次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对法官、检察官、律师、鉴定人等的法律培训;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国家级法学实践教学中心为依托,打造战略人才成长的 “培育高地, 输出高端复合创新卓越人才。

在社会服务方面,借助于基地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为社会治理和司法公正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现代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 ,建立健全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和标准,科学地化解社会纠纷与矛盾,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以打造法庭科学和社会治理的 “智库高地,为各级政府提供社会治理优质的法律蓝本。

基地在上述合作共建的基础上,与欧美知名大学共建 “中美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欧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 “开放高地,拓宽国际人文社科研究视野。

 

 

宣传部

科研部、社科院

发展规划部、学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