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化危为机、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13浏览次数:334

化危为机以更高水平的 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 读懂中国——两会热点解读(18

李小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在国际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世界的经贸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根据世贸组织4月8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贸易总额可能会下降13%-32%;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将会下降5%-15%。未来,世界各国围绕市场、技术、规则等资源展开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以美国特朗普政府为首的“逆全球化”热潮给当前全球化趋势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美国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将导致我国的对外开放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正在结构性调整的新常态中,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而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完全形成;这对我国进一步开展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中国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尽管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面临着挑战,但是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中国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首先,当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新进展,国内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外贸便利化改革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的全面实施,对外投资便利化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等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优化所形成的“制度红利”,降低了对外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为国内营造了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其次,国内有从依靠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禀赋,到依靠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管理等要素禀赋的转变趋势;这种转变有利于培育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竞争优势。再次,我国提出并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这标志着我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代。

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多年的基本经验。中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也是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外向型经济”的探索、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等,对外开放的深化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由此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仍然是促进中国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在国内方面,继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在于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等,加速培育营商环境和规制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在多边和双边合作方面,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中国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另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国会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贸合作。可以预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国内改革和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