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刘仁山:把握新文科建设重大契机 健全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0-12-02浏览次数:156

刘仁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对教育领域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规划和要求,指出教育界须聚焦“质量”这一主题来谋划、建设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聚焦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的“高质量发展”主题,强调要紧紧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公布新文科建设的任务为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一所以经法管为主干学科的人文社科类大学,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抓新文科建设重大契机,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围绕体系建设这一中心,紧扣质量建设这一主题,突出创新发展这一关键,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一流本科人才。


一是突出一流导向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巩固一流本科教育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形成齐心构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二是优化内涵导向的专业建设。以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打造“金专”。推动现有专业改造升级、优化再造,着力推动经法管主干学科和一流专业提质创新,进一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促进专业建设与现代技术的深入融合,在已有的经济+法学、大数据+金融、法学+外语等专业设置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文理、文工、理工等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


三是构建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思政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持续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切实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以一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为抓手,依托人文社科类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构建既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既有公共课、又有专业课的覆盖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各类课程的全景式“金课群”。


四是打造精品导向的教材体系。深刻认识教材铸魂育人、关键支撑、固本培元、文化交流等功能和作用,以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为根本导向,把牢方向,守好阵地,科学谋划,加强保障,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努力打造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化、特色化教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