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东:“我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鼓与呼”

12月10日,在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版权年会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向著作权领域的两位知名学者吴汉东、刘春田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他们“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荣誉称号。

与知识产权结伴同行四十年

吴汉东是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在27岁之前,他当过农民、做过投递员,想要换一下职业生涯的他考进了被称为“中国法学第一班”的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77级。1982年大学毕业,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并继续攻读研究生,师从法理学家章若龙先生,并在民法学家李静堂和罗玉珍两位先生指导下,专攻民法基础理论。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承认技术在商品价值中的作用,肯定了技术作为知识形态商品的属性。吴汉东意识到知识、技术创新的重大社会价值,并痛感当时中国知识产权研究基础的薄弱,于是选择知识产权作为自己的学术努力方向。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刚刚起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成立了知识产权教研室,吴汉东和同事闵锋1986年合著、1987年出版了《知识产权法概论》,这本书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教材。

1991年秋,吴汉东开始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师从民法大家赵中孚先生。次年8月,教育部委派他赴美进修,在美期间及攻读博士学位时,吴汉东还是将知识产权作为研究领域。

从读书到从教,吴汉东已与知识产权结伴同行近四十年。从他的第一篇文章《试论<民法通则>中的知识产权制度》(1986年)乃至新中国第一篇知识产权专题硕士学位论文(1986年)开始,他在知识产权领域已有十多本著作、两百余篇论文、百余场讲座。

2006年,吴汉东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为国家领导人讲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2009年和2010年,他两度被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力50人”。

四十年来,读书、教书、写书,吴汉东一直秉持学者本色,他自诩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光明日报》称他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70后”的学术又一春

“版权战略就是文化强国战略,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这是今年9月25日吴汉东教授在南粤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虽然步入古稀之年,吴汉东教授并没有停下学术耕耘的步伐。他总说“工作态就是年轻态”。

“种过田,送过信,当过老师,做过校长。回望过去,我最珍视、最喜爱的还是‘学者’”。70岁的吴汉东教授比过去更忙,他依然保持着读书和做研究的习惯,笔耕不辍,每年都有多项高水平专著和论文产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又找到了学术研究的第二个春天。”

在做研究上,吴汉东教授也一直是“年轻态”,始终处于国内学术前沿。近几年,他围绕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展开多场学术演讲。其中,2017年发表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一文在学界引发高度关注,是2018-2019年引注率最高的法学论文,影响因子达 6.9109(2019),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可以说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提供了范本和基础。

2020年,虽然因为疫情很多人称为是按下了“暂停键”的一年,但是对于吴汉东教授来说,这是忙碌而又收获满满的一年:

1月,吴汉东教授对新老作品进行重要修订和整理,重新结集出版了“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系列”(七卷本),这是一套反映了吴汉东教授从事知识产权教研工作以及相关法律实务心路历程的代表作。

1月5日,吴汉东教授带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同仁参加了“中日知识产权保护协力推进项目”合作研究报告会,这是由吴汉东担任中方专家召集人与日本知识产权研究所(IIP)从2013年开始合作的项目。每年都就特定主题展开研究,并形成该年度联合研究报告,现已成为当前中日两国最高的常设性知识产权学术盛会之一,其主要思想成果对两国知识产权立法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

2月14日,因疫情暴发滞留在海南的吴汉东教授接受由无讼平台发起的“百万爱心直播募捐”活动邀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借了一台电脑用于直播,搜集案例和素材,经过一个晚上准备好讲义,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问题》为主题授课,直播吸引了超万听众,筹集善款逾二十万元,助力武汉抗疫。

3月,回到武汉后的吴汉东教授开始闭门写书,除了偶尔出门散步或是到文泓楼办公室查找资料外,后面几个月他几乎全天在家编写新的教材和书稿。

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吴汉东教授参与了线上的多次专家研讨,对著作权法修订提出专家意见。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邀请,吴汉东教授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同仁们通过线上会议和研讨,整理提交了18条修改意见。

6月,《现代法学》刊发了吴汉东教授论文《专利间接侵权的国际立法动向与中国制度选择》;《中外法学》刊发了吴汉东教授论文《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权法之问》,此前他在《当代法学》上发表过《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专利法之问》。

9月,学校顺利开学,今年吴汉东教授新收了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在新生见面会上,他向研究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政治立场正确,二是要学习作风端正,三是要学术目标高远。作为学术委员会主席,他还为全校研究生和新进青年教师宣讲了两场“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

9月15日,第四届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吴汉东教授在北京受领了聘书,这是他第四次当选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2月10日,“知识产权澳门论坛”在澳门举办,作为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吴汉东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变革与中国应对”的主题演讲。当天,他又从澳门赶往珠海参加2020年中国版权年会,会上他被授予“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荣誉称号。

12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吴汉东教授文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我的学术生涯还在继续,有幸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所喜欢的职业合为一体,因而是苦中有乐,乐之不疲。”吴汉东教授笑称自己是“70后”,但步履不停的学术研究让他始终保持着年轻态,2021年,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永远向前地追求”。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徐剑飞

  • 图片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编审

    覃虹

  • 设计

    刘莉萍、吴锋

延伸阅读: